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五治”融合激发乡村治理高效能
来源:学习时报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五治”融合激发乡村治理高效能
杨梅 字数:1799
(作者系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党委书记)
“茶马古道第一关”——通关镇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西南部,辖2个社区16个村委会297个村(居)民小组,共有户籍人口8099户30334人,境内有汉、哈尼、彝、拉祜、回等9个民族聚居。千百年来,这里不仅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也是滇西南通往内地和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商道。如今的通关镇,是昆曼国际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有“普洱北大门”之称。
近年来,墨江县通关镇积极探索模块化治理模式,从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发力,取得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实效,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称号。
一是“政治”引领,自上而下“统”起来。通关镇成立“通关平安建设领导小组”,辖区内18个村(社区)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18个村(社区)建立统一标准的党群活动、事务代办、法治服务、自治议事等“一核多元”的基层社会治理网格体系,形成党委主导、部门主责、村级主抓、共商共建、共管共治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通过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作表率”、理论宣讲等活动,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融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族团结等重点工作,实现党的建设、信访维稳、应急管理、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等工作“一网统筹”,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是“法治”保障,法治风尚“树”起来。18个村(社区)设立纠纷调解接待室、法律援助工作站、村民议事亭等,组建金马通关义警队和护苗队,培育“法律明白人”85人,开展法治宣讲进乡村2536次,受众达16399人次,法律援助进村28次,法律顾问进村(社区)64次,收集各类矛盾纠纷28起,网格队伍化解矛盾纠纷21起,矛盾汇聚中心办理各类事项3000余件,实现“接报警情、矛盾纠纷、刑事发案、治安案件、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022年,通关派出所荣获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称号。
三是“德治”教化,乡风文明“美”起来。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一是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积分超市,用“爱心”换积分,用积分换奖品;加大培育道德模范、普洱好人、身边好人力度,推荐“通关好人”等活动,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评选,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搭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科技志愿服务队、医疗志愿服务队等10多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健康义诊、提升人居环境、助力产业等常态化服务,引导群众提升道德修养、充实精神世界、规范道德行为。三是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教育引导群众知政策、守法纪,深入实施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移风易俗行动、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四是建立“曝光台”“红黑榜”,以德治村,推动礼治秩序,发动群众美化庭院,种植花草及义务植树3.9万株。截至目前,全镇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省级精品示范村2个,市级文明村2个,县级文明村7个,市、县美丽村庄4个。
四是“自治”立基,基层民心“聚”起来。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全镇18个村(社区)全部建立健全“一约两队四会”,即“村规民约、乡贤骨干队、志愿者服务队、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组成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军人、老专家等“五老调解员”队伍,实现群众事情群众议,群众事情群众办;构建“党支部+网格+党员”管理模式,将全镇划分为297个小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搭建“群众吹哨,网格员报到”的基层社会治理三级平台,实现“人在网格内走,事在网格内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村民自治新格局。
五是“智治”支撑,科技赋能“联”起来。建立村级乡村治理数字监管平台,织密区域社会治理网络,在村组要道建设智能监控,并接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全镇共有平安城市高清监控探头112个,数字乡村监控探头71个,农户自主安装监控探头2600余个,基本实现县乡村交通出入口全覆盖。建成乡镇首家便民服务中心,累计受理、办结各类审批服务事项1498件,打通宣传、教育、关心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墨江县通关镇把区域社会治理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平安和谐的基层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作者系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党委书记)
2024-08-23 11:31:32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