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兴产业富口袋促振兴 ——关于阜平县发展富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来源:保定日报2025年5月1日

兴产业富口袋促振兴

——关于阜平县发展富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

市委办公室联合调研组

 

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县考察时指出,要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阜平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立足资源禀赋,以产业振兴为核心,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探索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形成了“兴产业、富口袋、促振兴”的产业发展思路,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市委办公室联合调研组深入企业实地调研,挖掘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密钥,为全市县域发展特色产业、产业振兴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实践篇:坚持产业发展“三突出”——突出就地就近就业、突出联农带农富农、突出科技赋能,打造多元强县富民产业矩阵

近两年,阜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把“一声号令跑三棒,再打一场漂亮仗”作为总要求,锚定“经济强县、美丽阜平”总目标。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以“兴产业”为核心,以“富口袋”为目标,以“促振兴”为根本,在“5+N”产业体系的基础上,把招引重点项目作为主抓手,更加突出就近就地就业,更加突出联农带农富农,更加突出科技赋能,出台了《阜平县招商引资政策》《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试行)》等“招商引资政策包”,采取以资源招商、产业链招商、应用场景招商等方式,着力培养了一批强县富民的特色产业,一批辐射面广、联农带农富民效果明显的重点项目落地。尤其新建项目可圈可点:

一、山区县接到外贸大单:依靠传统手工业雄厚基础,招强引大,美国三大职业装供应商巨头之一——安德纺织落户阜平经开区

安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是美国三大职业装配套的供应商之一,主要生产出口职业工装及装具产品,公司总部产品供应商涉及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

(一)投产三个月产值4000万元。2024年8月份,阜平引进安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9月26日正式投产,2024年底产值达4000万元。2025年一季度实现产值破千万、出口额达200万美元。计划利用2—3年时间在阜平打造集生产、质检、供应、仓储物流、出口为一体的产业基地。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16亿元以上、年缴纳税费5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4000个。

(二)对美市场一手订单造就企业核心市场优势。安德纺织负责人凭借多年在美经历和打拼,开拓出稳定的一手订单市场。尤其是,在美国50个州拥有工装、职业装、安保及警察服装等大量订单,市场稳定且利润额可观。安德纺织通过在阜平强化供应链韧性,为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稳定外贸市场提供了有效探索。

(三)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带动增收明显。目前安德纺织直营工厂已有工人600余名,平均月工资4000元,人均年收入约4.8万元。预计全部达产后,安德纺织总部可带动就业1000多人,完成年出口创汇超3000万美元。企业员工说,每个月工资5000元左右,转正之后,公司还会给员工上五险,多劳多得,最高的工资能达到7000多元,在有工作收入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照顾家庭、照顾孩子。

(四)“订单共享”联动发展共同致富。脱贫攻坚以来,阜平县手工业加工车间发展至231家,缝纫工人数达到1.5万余人。

在阜平县的大力协调下,这些散户车间与安德积极对接,分享安德的部分订单,实现“订单共享、设备共享、工序共享、要素共享”,解决小散手工业车间“吃不饱”的问题。通过直投建厂、国有公司合作、扶贫车间合作、村集体合作、有实力私营企业接订单、职教中心培养熟练缝纫工等路径,计划利用2—3年时间,打造成直接或间接就业超万人规模的“共享工厂”,建设立足阜平、面向全国的总部基地,把安德纺织打造成智能化的5G生产标杆工厂和服务全国的裁剪中心、物流中心、结算中心。安德纺织还推出了缝纫机进家庭计划,让不便外出的缝纫熟练工能够挣钱、顾家“两不误”,用共享经济模式带动更多的人受益。

二、闲置土地变“墨美人”宝地:发挥种植产业优势,整合超2万亩土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打造全国最大富硒黑花生种植基地

阜平县围绕“宜农则农”,整合闲置的3000亩平整土地,以县农发公司为龙头,有序引导土地流转,带动开展全域黑花生种植,目前已种植2.1万亩。计划利用未来三年时间,全县黑花生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亩,年产值超过1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1万人左右。同时建设黑花生加工厂,打造“墨美人”富硒黑花生品牌,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推广,产品供不应求。

(一)实现了一种产业化规模化绿色化种植模式。经中国农科院土地环境调查,阜平县68%的土地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标准。2024年,该县运用“政府+公司+村集体+种植户”模式,政府牵头,企业管两头(种子和销售),农户管中间(种植),保险来兜底,整合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项目区耕地种植黑花生2.1万亩,收获黑花生3000余吨,预计实现利润460万元,深加工后实现利润1800万元。另外,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实现黑花生种植不施农药、化肥,达到富含8种维生素、19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含硒量是红花生4倍的效果,有效保证绿色有机品质,让消费者享受到真正绿色、健康、无污染的优质产品。

(二)形成了一条农业循环产业链。一是通过对硒鸽养殖产生的鸽粪进行无害化处理,发酵做成有机肥,作为黑花生种植底肥。二是种植的黑花生,除留种外,全部用于深加工,裂变出12款深加工产品,比如醇油坊生产的黑花生油,烤花生等休闲食品,正在洽谈中的出口日本的花生酱,以及与中医药科研单位合作提取花青素、开发黑花生素营养品,等等,附加值提升300%。三是花生秧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等,提供给肉驴养殖企业作为优质饲料。同时,发展观光、采摘等业态,推动农文旅融合。

(三)建立起了一套联农带农机制。一是保险兜底机制。阜平县有机富硒黑花生种植已纳入特色农业保险范畴,公司为每亩黑花生种植地块投入保险,保额为亩产600斤×5元/斤=3000元的收益险,在花生收益较差时,启动“保险兜底”机制,为种植户提供保障。二是让利农民机制。首先是村集体收益。村集体获得300元/亩的土地流转金及5%的收益保障,黑花生种植覆盖十二个乡镇,带动2008户6367人受益,户均增收1539.5元;其中建档立卡户848户2774人,户均增收1867.97元。其次是种植户收益。将2.1万亩土地每200亩为1个单元,每位种植户最多承包200亩,可实现纯利润10万元以上。同时建立阶梯分成机制,产量越高收益分成比例越高,有效激发了种植户积极性。三是按时兑现收益机制。于12月、次年1月、2月底分3次,将种植户及村集体的利益分成支付完毕,不延时不拖欠,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四)建立起一条多元销售渠道。一是传统销售方式,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设立销售网点,通过代理、专卖及商超等方式销售,并向下辖地级市、县级市辐射。二是平台销售,与品牌运营商合作,在阿里巴巴、京东、淘宝等线上平台进行产品销售。打造阜平有机富硒黑花生直播账号、墨美人工厂店等网络店铺,目前日均可达上千订单。三是外贸销售,利用大正食品出口优势,带动黑花生产品出口销售。

三、农作物实现工厂化生产:“豆致富”植物工厂,亩产超300万元,引领现代农业新方向

阜平县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锚定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这一赛道,扶持保定豆致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以土培芽苗菜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建设了一座集监测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在线化、预测精准化为一体的现代化植物工厂。

(一)占地少亩产高。“豆致富”芽苗菜植物工厂,占地6亩,总投资2000万元,日产1.5万公斤豆苗菜,每公斤售价4元,日产值6万元,年生产豆苗菜550万公斤,年产值2200万元,亩均产值超过300万元,利润超过1000万元。负责人王喜江介绍,一粒黄豆变身芽苗菜,脱胎换骨只需要7天时间,工厂生产车间从头到尾全程自动化,极大提高了亩产效益。

(二)自研发实力强。“豆致富”植物工厂所用设备均为该企业自主研发,拥有20余项研发专利。尤其是,植物工厂采用立体层架栽植和土壤栽培技术,通过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大脑”,实现对光照、湿度以及温度的全方位、精准化、智能化作业管理,不施化肥和农药,充分保障了生产的芽苗菜绿色无公害、保鲜时间长、根茎粗壮、口感清脆。

(三)带动强促推广。土培芽苗菜大量上市,也带动了黄豆的大量消耗,植物工厂年需1000吨非转基因优质黄豆,按照黄豆每亩年产250公斤,所需种植面积达8000亩,这也带动了更多种植户增收。此外,阜平县以芽苗菜植物工厂为原点,加快在其他乡镇复制裂变,正在推进城南庄镇占地1500平方米的芽苗菜植物工厂,并与省供销社就合作建设芽苗菜植物工厂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四、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国熙食用菌繁育中心,推动食用菌产业全链条提档升级,实现产业增效、群众增收

食用菌智速繁育中心由河北国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占地面积100亩。该中心建设全自动装袋、高温灭菌、退炉及冷却、全自动接种及上架区、培养区等功能区,于2025年2月正式投入运营,可实现日产菌棒15万棒、年产4000万棒智能化生产能力。

一方面,以技术创新实现产能倍增。智速繁育中心采用液体菌种智速培育等先进技术,创新“菌棒接力”生产模式,将菌棒培育周期压缩40%,使菌棒入棚3-5天即可出菇,推动香菇生产周期由8个月缩短至5个月,成功实现由“一年一季”向“两年三季”或“一年两季”跨越式转变,单个大棚年使用效率提升150%,较传统模式增长200%,相当于再造10万亩种植基地的产能效益。预计全县食用菌年产量可达9万吨以上,产值达10亿元。

另一方面,产能倍增带动收入倍增。阜平食用菌规模化之路越走越宽,通过对县域内香菇大棚提档升级,不断扩大一年两季和两年三季出菇园区覆盖范围,持续推动产能提升。目前,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园区102个,棚室4658栋。菇农每个大棚的年收入由之前的4—6万元提高到8—12万元,实现了香菇产量产值翻倍、菇农收益翻倍、种植面积翻倍“三个翻倍”。

阜平县结合本地实际,久久为功,奋力推动产业发展的成效日益凸显。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1.07亿元,增速7.5%,全市第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4亿元,增速13.8%,全市第2;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9亿元,增速30.7%,全市第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9亿元,增速为9.5%,全市第1。阜平县正在进入积厚成势、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动能强劲的产业发展坚实底座已经铸就,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启示篇:产业振兴既要“顶天立地”抓龙头,更要“铺天盖地”强根基

阜平县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为破解“产业弱、农民穷、机制僵”等共性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阜平方案”。

启示一:树立敏锐的产业思维——精准定位是产业振兴的“先手棋”。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精准产业定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的核心抓手。县域应立足资源禀赋、市场潜力与区域协同,系统梳理自然资源、文化底蕴、产业基础等独特要素,建立“资源——产业”映射模型,构建“特色化+专业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体系。

启示二:创建独特的市场优势——需求导向是优势转化的“新蓝海”。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各县(市、区)应坚持县域优势和产业实际,建立产业链图谱与市场数据库,构建“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同时,应该以数字化、品牌化、平台化思维重构营销体系,支持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活动,破解“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

启示三:优化先进的品控技术——创新驱动是突破瓶颈的“强引擎”。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离不开科技加持。各县(市、区)应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用好科技特派员、技术经理人等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技术攻关和数智赋能产业发展。

启示四:健全完善的创新机制——利益联结是共同富裕的“金钥匙”。发展特色产业,归根结底是为了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各县(市、区)应该强化经营主体培育,深化订单联结、劳务联结、服务联结,实现共建共享、农工融合,引导企业、人才、技术等资源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要素融合,带动农村发展。

启示五:提供有力的保障支持——全域协同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要求必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各县(市、区)应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坚持党组织带头、党员干部带头,有效协调域内资源,全面做好产业发展服务保障,共同解决实践难题,抵御市场风险,提高整体的竞争能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保定日报2025年5月1日(撰稿人:耿彦瑞冯颖文孙杰超刘宽宽孙毅)


02 05月

2025-05-02 15:26:36

浏览13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在全市劳模座谈会上的讲话 甘肃省纪委监委机关青年干部座谈交流会上的发言摘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