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管理之“能” 服务文稿写作之“用”
来源:湖北省委《政策》杂志2025年第5期
以知识管理之“能” 服务文稿写作之“用”
(湖北省委政研室刘婧,发表于湖北省委《政策》杂志2025年第5期)
文稿写作是政研干部的基本功,是政研部门发挥“思想库”“参谋部”作用的重要手段。结合省委政研室打造知识型机关的要求,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处理好输入与输出、形式与内容、传承与创新三大关系,以知识管理之“能”服务文稿写作之“用”。
一、畅通输入和输出的循环,筑牢文稿写作知识根基
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知识的积累与转化,这在文稿写作中体现为输入与输出的动态平衡。一是广纳博收,构建多元输入体系。知识输入奠定了文稿质量的基础。因此,首先应广泛收集素材。密切关注中央的重要会议、政策法规,第一时间研读,理解政策导向,梳理具体要求。其次要注重日常积累,收集领导讲话和全省的工作数据、典型案例等,建立动态更新的素材库。再次,要拓展知识边界,关注行业前沿动态,比如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深入学习研究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知识,为文稿注入时代元素。二是转化融合,构建高效输出体系。将积累的知识转化为文稿内容,需把握两个关键。其一,提炼观点搭建框架。将不同来源的知识进行整合,把中央政策要求与我省实际结合,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交融,在起草文稿时,既体现上级精神,又融入本地实际,构建清晰的逻辑框架。其二,精准表达内容。对输入的知识进行精炼加工,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将复杂的政策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让文稿既具专业性又有可读性。
二、把握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提升文稿内在质感
文稿的形式与内容,如同“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一是形神兼备,追求文质平衡。“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内容是文稿的灵魂,必须确保干货满满;形式是文稿的外衣,必须讲究逻辑架构与表达技巧。既需重文,文采斐然为佳;也需重质,有数据、事例、举措等实质内容,使文稿形神兼备。二是因时因势,适配不同场景。“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场景不同,对文稿形式与内容的要求不同。汇报文稿,内容上突出准确与严谨,需要严格遵循政策要求,数据准确无误;形式上保持规范庄重,采用标准公文格式。宣传文稿,内容上更强调通俗性与吸引力,融入案例故事;形式上灵活多样,语言生动活泼,提升可读性。
三、推动传承和创新的协同,激活文稿写作动力活力
在文稿写作中,传承是根基,创新是活力,二者相辅相成。在传承的基础上协同创新,文章会更有生命力。一是框架上创新。很多工作有其内在逻辑,在把握固有框架基础上可以运用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对标题、布局、行文结构进行创新。二是内容上求变。坚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遵循平实、严谨、科学的基本风格,把当前工作重点当作材料起草核心内容,使观点与时俱进、贴近实际、引领发展。三是语言上考量。善用新表述,不一味堆砌,不过于强调,在语言的穿透力、深刻性上下功夫,让人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2025-05-15 09:40:15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