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才到安居更有为”品牌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擦亮“才到安居更有为”品牌
发布时间:2025-07-07 作者:吴军
(作者系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人才是县域高质量发展最可宝贵的资源。近年来,四川遂宁市安居区聚焦县域人才引不来、育不出、留不住等现实难题,突出以产引才、事业留才,以高质量创建四川省人才工作先行区为引领,打响“人到安居更乐业、才到安居更有为”的人才工作品牌,着力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突出首位度,像抓项目一样抓人才。治国经邦,人才为急。把握人才工作主动权就是把握发展主动权。要坚持把壮大事业和建强产业作为人才引进的核心和关键,用好财政资金、政府债券、国企融资“三笔钱”,办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两件事”,为引才育才用才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人才遍地开花、各尽其用。坚持党管人才。突出人才强区首位战略,坚持区委常委会会议定期研究人才工作制度,建立党委书记抓人才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机制,推行县级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在外成功人士,建好用活在外人才工作站,做到“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让“第一资源”变“第一动力”。坚持项目聚才。鲜明“大招商、招大商”导向,推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院引所“三招三引”模式,以“军中无戏言”的定力招引真投实干的项目,写好“揭榜挂帅”“候鸟式专家”等柔性引才文章,实现招来一个项目、引进一个团队、集聚一批人才、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坚持人才带项目。跳出人才看人才,充分发挥招才大使、招商大使、形象大使和政府顾问、优秀乡贤作用,持续深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流高校合作,吸引落地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等重大创新平台,积聚更多人才带着项目、带着技术、带着团队到地方干事创业,实现人才与项目良性循环。
突出精准度,围绕产业需求抓人才。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要树牢“人人都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理念,聚焦聚力现代产业体系,跳出“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单一标准,完善产业人才需求白皮书、发布投资机会清单,推动人才与产业相融、与企业互动,实现人才与地方双向奔赴、相互成就。聚焦第一产业“稳得住”。大抓农村三次产业联动、重抓城乡融合,探索“资本下乡能赚钱、农民进城能发展”的机制平台,引进培育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全国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等优秀“新农人”,有力赋能地方打造国省级产业集群和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农业“接二连三、隔二连三”,为新时代“天府粮仓”多作贡献。聚焦第二产业“作贡献”。充分发挥地方重大产业平台和特色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硕博科创团队、建成更多国省级创新平台,全方位打造“创新矩阵”,从而催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硬科技”。聚焦第三产业“挺上来”。坚持“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积极融入“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满足游客“情绪价值”,放大地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特色非遗项目优势,办好各类精品剧目全国巡演,让更多文旅文创文艺人才走进来,服务地方创建全国旅游百强区、四川省消费创新发展引领县、天府旅游名县,推动实业兴市、引客入遂“两面大旗”在安居迎风招展。
突出粘合度,贴心服务抓人才。“英雄不问出处”,赢得人才就是赢得未来。要始终保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怀,敢于争第一、勇当排头兵,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真正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推动人才“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最大增量”。给人才更多投入。坚持投资于人,紧扣引、育、用、留关键环节,创新出台“人才新政”,真金白银设立人才专项基金,建好用好“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同构”,激发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高职院校等对人才的投资潜力,加速集聚创新创业的“千军万马”,加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人才投入格局。给人才更多尊重。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常态精选优秀人才为“两代表一委员”、国省劳动模范,一月一主题举办“琼江英才荟”等活动,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努力让人才成为城市发展的“合伙人”、历史的“见证者”。给人才更好服务。实施“人才最期盼的10件事”,抓实“夫妻团聚”“游雁归乡”工程,丰富人才“八小时外”生活,用心用情解决人才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关键小事,确保各类优惠政策点对点直达人才,努力让“蜀中江南 安逸安居”成为一座有磁性的城市。
(作者系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委书记)
2025-07-07 11:52:04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