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共享激发主题党日效能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开放共享激发主题党日效能
发布时间:2025-10-10作者:钱组轩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创新,关键要找准基层实际需求与党内组织生活的结合点。近年来,杭州市钱塘区聚焦传统主题党日“工学矛盾突出、资源整合不足、学做脱节明显”等痛点,以“开放式”为核心重构体系,通过制度筑基、多元赋能、学做相融,打造党员教育管理“新生态”,让党内组织生活从“封闭循环”转向“开放共享”,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融入”。
制度筑基,以“标准化+灵活性”构建开放体系。开放式主题党日的核心是“破壁垒、强保障”,关键在于以制度创新解决企业党员“上班没时间”、流动党员“下班没场地”、支部活动“各自为战”等难题。坚持“场地全开放、活动全开放、时段全开放”理念,出台《开放式主题党日工作指引》,将党员教育纳入规范化轨道。以街道枢纽型党群服务中心为支点,每月最后一个周末设置早、中、晚三个时段,滚动推出多场主题活动,为错过支部活动的党员提供“补习渠道”,为新兴领域党支部提供定制化场地和策划服务。建立“课前调研、课中评估、课后反馈”全流程评价机制,结合党员“先锋指数”考核健全落实学时制度,和党员评先选优、民主评议相挂钩。针对流动党员,完善流入地和流出地参学参训学时互认制度。目前,全区3万余名在册党员、8千余名流动党员均纳入学时管理,年度人均学时达37.2小时,实现应到尽到、应学尽学。通过“标准化框架+灵活性设计”的制度设计,既确保了党员教育的严肃性,又兼顾了基层的实际需求,让主题党日从“支部内部的事”变成“全区联动的事”。
多元赋能,以“上下联动+内外协同”激活资源矩阵。开放式主题党日的活力在于“聚资源、强联动”,关键是打破条块分割,让资源“动起来”、党员“活起来”。充分激活街道、平台枢纽型党群服务中心阵地矩阵,纵向贯通市、区、街三级资源,横向链接高校讲师团、青年宣讲团、本土师资队等优质力量,形成涵盖理论学习、议事通告、成长培训、志愿服务、现场教学等内容的强大资源支撑网络。推行“街道主导、村社轮值、多方参与”运行机制,每月由街道党工委确定主题、统筹资源,1—2个村社负责活动实施、现场组织,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如钱塘区义蓬街道打造“义起学”党员教育课堂,成立由亚运冠军、非遗传人、产业匠人等在内的专业讲师团队,组建“婆婆嘴”“沙地妈妈”等志愿服务宣讲团,打造稻乡驿站、老街茶馆、傅永先故居等“本味”资源,让主题党日成为党员想来、爱来、盼来的精神家园。通过“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的资源整合,让主题党日从“单一化灌输”变成“多元化体验”。
学做相融,以“知行合一+学用转化”锻造先锋本色。开放式主题党日的实效在于“知行合、强转化”,关键是让“学”的深度转化为“做”的温度,让党员从“思想淬炼”走向“实践锻炼”。坚持“学用结合、以用促学”,将主题党日与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紧密结合。在“学”的层面,通过党史故事、红色观影等学习载体强化思想引领,如组织“红色观影会”,邀请老党员讲“亲历的革命故事”,引导党员“对照先烈找差距”,在“红色记忆”中悟初心;在“做”的层面,搭建便民服务集市、创业模拟沙盘等实践平台强化示范引领,如在村社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党员便民日”,组织医生党员义诊、律师党员法律咨询、电工党员维修家电,让党员“用专业技能服务群众”。同时,注重技能赋能,引入智能化农业、AI办公、手机摄影等实用课程,帮助党员提升履职能力。如针对“新农人”党员开设“共富现场课”,鼓励探索“生态农业+土地流转+社会资本”模式,目前已有3个新型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年净利润超200万元。通过“学中做、做中学”,让主题党日从理论课堂变成实践熔炉,让党员从学习者变成践行者。
2025-10-13 21:27:29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