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聚力传承创新构筑中医药振兴发展高地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聚力传承创新构筑中医药振兴发展高地

马立新字数:2519

(作者系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学习时报》(20251017日第07版)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山东省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创新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全面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全省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坚持创新驱动,释放中医药综合改革活力。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的部署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导向,通过制度机制创新破解中医药发展瓶颈,激发中医药改革的更大效能。完善管理体系,高规格召开全省中医药大会,成立由省长任组长的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各级卫生健康委(局)加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主要负责同志兼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医药管理部门机构和人员编制数实现倍增。完善法治建设,以中医药法为准绳,制定《山东省中医药条例》,依法规范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监督管理。出台《关于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保障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快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完善支撑政策,省委、省政府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为中医药发展构建健全的政策体系。创新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推广日间中医医疗服务试点,推动实现群众实惠、基金保障、机构发展、技术传承等多方共赢。

坚持系统联动,推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质增效。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优质资源扩容,建设3家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4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成9家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市级实现三级中医医院全覆盖、县(市)实现政府办中医医院全覆盖,在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面推广“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显著增强。突出基层能力提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创新“五个全科化”服务模式,县级中医医院普遍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面设置中医馆,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普及中医药服务,市县两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数量实现“双第一”。突出特色优势发挥,承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特色疗法评价推广中心,获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46个,建设省级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300个、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111个,创新建设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28个,实现优势专科集群县域全覆盖。突出中西医协同创新,开展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能力提升行动,建设2个国家级、16个省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31个“旗舰”科室。获批国家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试点省,探索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近视综合防控中医药干预模式。

坚持人才为本,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始终坚持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推动构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医教协同,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推行早跟师、早临床,创新开办少年班、扁鹊班、华佗班、仓公班,优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实施“三经传承”战略,创建国家级、省级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流派工作室284个,提升临床中医经典、经方、经验学用能力。强化科研支撑,在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单设中医药联合基金,在省科技进步奖中单列中医药组,创建中医药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1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家,建设国家级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13个,立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3项,科技赋能传承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育,强化中医药院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方面的自主权,实施齐鲁扁仓中医药人才培育项目,新增国家级人才60余名,遴选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855名,培养高层次人才400余名。强化基层人才留用,开展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和乡村医生学历提升,大力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推广,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师资骨干,基层中医药人员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坚持自信自立,擦亮中医药文化“齐鲁名片”。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研究,系统进行时代化、大众化、创新性阐释。注重挖掘精华,实施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弘扬传承工程、齐鲁中医药名家理论精华整理传承工程,成立山东省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深入挖掘“扁鹊故里、儒医文化、针砭发源地”等齐鲁中医药文化内涵。注重搭建平台,建成国家级、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54个和省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77家,策划《少年中医说》等主题电视栏目,举办山东中医药文化旅游系列体验周,深化中医药交流传播。注重创新模式,创新开展中医生活化进社区、中医养生大集等主题活动,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巡讲机制,开展巡讲1.5万余场,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至36.94%。

坚持服务大局,激活中医药产业发展动能。更加注重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释放中医药多元功能价值,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不断提升中医药市场竞争力和经济贡献度。优化战略布局,将中医药纳入全省“十强产业”行动计划,19部门联合制定山东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引领全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源头品质,建设3批84家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认定8个中药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7种中药材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不断擦亮齐鲁道地药材品牌。优化集聚效应,建成中医药特色产业集群12个,聚集规模以上企业223家,集群总收入增至860亿元,6家中药企业入选全国中药企业百强。优化跨界融合,建成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推行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中医医疗机构举办或托管运营的养老机构达121家。做强做优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争创国家级建设单位5家,布局省级康养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25家,培育建设中医药特色园区129处,推动中医药产业向康养旅游、医养结合等多元领域延伸,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实现新突破。

(作者系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18 10月

2025-10-18 11:34:22

浏览16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以高效能履职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实战打磨年轻干部“成长模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