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招双引 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来源:《党的生活》2023年第10期上
省委党校副校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军:聚焦双招双引 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郭建军 河南党刊
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强调,要抓双招双引,以更大力度招商引资,以更大诚意招才引智,以更广视野发展外贸,持续提升开放水平。这既是对对外开放新形势新变化作出的新判断,也是为适应形势变化作出的新应对。
一、双招双引是适应对外开放形势新变化的必然选择
伴随着经济大省地位的巩固确立,河南由内陆腹地走向了开放前沿,厚植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模式等诸多对外开放的新优势,从招商引资、外贸发展、区域合作等方面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相适应的开放大省的地位。当前,国际国内对外开放形势面临新的变化。一是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行。近年来,河南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2022年外贸依存度增至14.13%,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长。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意味着河南越来越容易受到逆全球化的影响。未来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同时也孕育了新的发展机遇。二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冠疫情修复期。近些年受新冠疫情冲击,河南稳经济增长的任务相当繁重。如何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需要研究提出一系列新举措。三是在新发展格局下,合作型开放逐步替代竞争型开放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选择。各区域产业分工由以往的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从而使得发展中省份在承接高端人才、高端技术、高端产业方面拥有更多的机会。在此背景下,适时调整对外开放的思路,把对外开放的着力点聚焦到双招双引上,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然选择。聚焦双招双引,就是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叠加在对外开放的统一框架中,以招商引资实现量的规模化扩张,以招才引智推进质的突破性飞跃,以量的扩张释放能量,以质的飞跃提供动力,从而形成相互赋能、相互促进、同频共振的良性循环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准确把握新时期对外开放的趋势要求
随着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时期,呈现出要素型向制度型、竞争型向合作型、二次产业型向产业融合型、候鸟型向根植型转变的新趋势。聚焦双招双引,必须准确把握新时期对外开放的趋势要求,在开放思路、开放模式、开放平台、政策安排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寻找对外开放的撬动点、突破点、支撑点,促进全省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要素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由传统要素支撑转向创新要素支撑。原有的拼土地、拼资源、拼政策优惠的招商方式,开始向拼创新、拼制度安排、拼营商环境的招商方式转变。尤其是以人才、技术、管理为代表的创新要素,以及近些年涌现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更依赖于市场发育程度。因此,聚焦双招双引,需要着力推动要素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并把制度建设的着力点放在催生较高市场发育水平上,打造有利于双招双引的市场环境。
竞争型开放向合作型开放转变。在交通和通信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不再沿东中西次第转移的路径,而是朝着平面转移的方向发展,优势互补、共建共赢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途径。因此,聚焦双招双引,必须推动竞争型开放向合作型开放转变,充分发挥河南内陆开放前沿、市场容量庞大、产业配套齐全等比较优势,以合作型开放为切入点,探索出省际、省内各区域之间招商引资的运行机制,形成各省之间借助外力、省内城市同向发力的开放格局。
二次产业型开放向产业融合型开放转变。随着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的发展,产业内部及产业之间融合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这就使得招商引资方式从原有单纯的集中在第二产业领域转向融合型招商。对外开放的路径由承接制造业的转移带动服务业的转移,转向依靠承接服务业带动制造业的转移。因此,聚焦双招双引,需要着力推动二次产业型开放向产业融合型开放转变。其关键点在于链条招商,即在构筑起产业内部发展链条的同时,打通产业之间的链条发展渠道,集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于一体,促进产业内部部门之间及产业之间相互赋能,形成更多的产业发展综合体。
候鸟型开放向根植型开放转变。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和创新要素对经济增长支撑地位的确立,企业发展对区域性传统发展要素的依赖性大幅降低,原有依赖区域性优势资源或优惠政策而引进的企业,往往容易成为迁徙型“候鸟企业”。而新一轮对外开放背景下的企业则更关注市场发育程度、文化生成环境、宜居生活环境,以总部经济为代表的根植型企业走上前台,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的重心。因此,聚焦双招双引,需要推动候鸟型开放向根植型开放转变。其关键点在于营造与根植型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包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在内的文化氛围。
三、以双招双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聚焦双招双引,谋划绘制路线图,作出具体部署,以双招双引为切入点,全面带动河南对外开放水平提升。从此思路出发,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强化对民营经济的招商引资。激活民间投资,活跃民营经济,亟须强化对民营经济的招商引资。要紧紧抓住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契机,从思想、政策和舆论上审视民营经济对河南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性,在招投标、融资、税费、司法等方面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把引进具有成长性、品牌影响力及适合河南产业升级的民营企业,纳入地方政府评价考核体系中。出台政府部门及责任人与引进民营企业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的机制办法,形成大胆支持、倾力支持引进民营企业的氛围。
强化推进开放式创新。省委、省政府已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出全方位部署,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在此前提下,要以河南市场优势引领开放式创新,弥补河南在原始创新、创新资源、自主创新等方面的短板,为整体创新发展蓄势储能。着力在产业技术研发、总部经济招商、科研团队引进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发挥河南市场吸引力、产业配套力、发展内生力作用,形成对创新要素的牵引力,大力引进创新中介机构,推进技术成果交易。
强化推进县域经济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发挥县域经济土地、人力、消费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推进与县域经济特点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构建产业研发在中心城市、生产加工在县域,展销在中心城市、仓储物流在县域的发展模式。依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优势,推动县域经济积极承接服务业转移,以服务业转移带动加工业跟进。构建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科技创新、研发人才的载体,以解决县域人才引进难、留下难的问题。
强化推进区域合作。依托河南内陆开放前沿、土地人力、资源市场等比较优势,开展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区域合作,进行捆绑合作招商引资,探索一套合作招商、合作共赢的机制办法。按照优势共享、产业共建、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模式,强化省内城市区域之间的合作,形成招商引资同频共振。加强城区与县域之间的合作,形成研发产业在城区、加工产业在县域的合作模式。打造河南与京津冀的区域合作走廊,推进区域之间基础设施对接,构建区域合作的前沿发展带。
强力提升市场化程度。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为契机,形成创新发展与市场化发展的良性互动,以科技创新市场化带动河南市场化程度提升。按照城镇化—城乡区域一体化—市场化的链式进行谋划,以城镇化提升带动市场化提升。加快与各大经济区域的互联互通,做好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数据通道衔接和供应链体系的对接工作。加大要素配置改革力度,重点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领域的改革。着力推进制度型开放,建设以自贸区为核心的制度创新高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2023-10-30 23:02:14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