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持续抓好意见贯彻落实切实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持续抓好意见贯彻落实切实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张军 字数: 5746

学习时报 》( 2025年08月18日 第 01 版 )

 

今年2月8日,党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人民法院工作的高度重视、关心厚爱,为新时代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实现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在党领导人民司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抓好意见贯彻落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审判执行工作的总纲和主线,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必须持续抓深、抓实,切实以贯彻落实意见为抓手,把党的领导最大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新时代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牢记“首先是政治机关”,坚持和加强党对审判工作的绝对领导

意见开宗明义,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审判工作的领导。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根本政治原则、最大政治优势,必须时刻牢记、坚定不移。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有着完备的制度体系;党的领导也是具体的、实践的,必须以务实举措体现落实到审判执行工作各方面各环节。

牢牢把握审判工作正确政治方向。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坚持不懈学深悟透做实,把法院一切工作都作为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过程,切实形成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增强“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的意识和能力。要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持续完善机制,强化统筹、加强督办、跟踪问效,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人民法院落实到位。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凡重大事项都及时请示报告,确保司法工作政治方向坚定正确。

以全面履职担当彰显忠诚。意见明确人民法院承担着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定分止争、维护公正的重要职能。坚持党对审判工作的绝对领导,关键在于忠诚履职、全面履职、依法履职。唯有严格公正司法,才能真正护稳定、利发展、促治理。要研析案件反映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状况,及时向党委报告,向有关单位提出工作建议或制发司法建议,研究出台司法政策或总结发布典型案例,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落到实处,把厚植党的执政根基落到实处。

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攻坚克难。意见强调了地方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领导责任。新形势下,无论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还是推进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都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在党的领导下合力推动解决。各级人民法院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助力党委以合适形式进一步细化落实举措、具体要求,及时向党委汇报工作进展,提请研究解决落实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困难,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切实汇聚推动新时代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全面充分履行审判职能,以严格公正司法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意见明确要求,以严格公正司法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这是党和人民对审判工作的一贯要求,在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的背景下,要有更高标准,要担更重责任。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人民法院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必须胸怀大局、挺膺担当。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敏于把握案件背后的潜在安全风险,增强见微知著能力,加强风险源头防控,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严防衍生极端案事件,确保社会大局稳定。要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宽严之别体现政策力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长治久安。全面,体现在轻罪重罪既是刑法规定,也反映人民群众的感受,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人群的客观反映存有差异,要有整体、恰当地把握;同类罪的犯罪主体、主观恶性、犯罪后果也有不同,重罪中有从宽、轻罪中亦有从严。准确,就是敏锐洞察、综合考虑社会形势、治安状况、人民群众感受,把握具体案件情形,遵循“严格依法办理、裁判标准统一、宽严理据充分”,作出“三个效果”相统一的适当处理。

以精准司法政策促推经济政策落地见效。意见部署加强金融审判、知识产权审判、生态环境资源审判、涉外和涉港澳台审判工作,很多举措要求都涉及司法政策与经济政策的衔接、协同。各级人民法院要增强大局观念、全局观念,敏于通过审判执行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精准的司法服务保障,更好维护经济秩序、增强市场活力、满足发展需求。政策是法律的灵魂。要把典型案件作为推动政策落地的重要载体、示范,更加注重以政策引领作出裁判,以典型案例指导类案裁判,将政策融入落实到各项具体审判工作中。最高人民法院各业务庭、各高级人民法院要切实加强对政策落实的跟踪、指导,及时加以总结,切实推动实现相关政策要求案例化、个案裁判类案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能。

着力规范涉企执法司法。意见部署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从积极履职尽责和规范权力行使正反两面对审判执行工作提出要求。要结合正在开展的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持续抓好贯彻落实。要在严格依法公正的基础上,秉承善意文明的更高标准,用足用好以调促和、引导“可重整不清算”等措施,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要站在对党的事业负责、对法治建设负责的高度,促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恪守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等法治原则,依法严格区分罪与错、错与责;做实监督就是支持、支持就是监督,加强对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坚决纠治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始终坚定不移把依法平等保护落实到位。

持续加强民生司法保障。意见对司法增进人民福祉作出具体、明确部署,既有实体性要求,也有程序性保障,要一体抓好落实。民生案件的法律争议从表面看可能相对简单,但背后交织的法理情往往更具体、更深刻,需要在定分止争上更加用心用情。要坚持“如我在诉”的意识,把立案环节的诉讼指导、依法登记、保全鉴定,判前判后的释法说理、来访接待、信访答复等工作做优做细,促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要紧扣就业这个民生之本,依法妥善审理涉就业纠纷特别是涉群体性就业案件,加强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会同检察机关做实民事支持起诉,协力清理整治欠薪,营造良好就业环境。要持续抓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治理工作,结合贯彻落实治安管理处罚法新增的涉学生欺凌等规定,强化执法司法衔接,健全社会调查、社会观护、社会支持等机制,更好以司法保护促推“六大保护”融合发力。

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

意见专门部署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既对法院促推源头预防、多元解纷提出具体要求,也对党委领导下各方协调联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明确工作责任。各级人民法院要把准职责定位,突出重点任务,有力推动落实。

协同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央政法委部署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全国法院全力支持、参与。要充分发挥人民法院案例库在指导调解、化解矛盾、促进类案源头预防治理中的作用,会同“总对总”(指最高人民法院与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金融监管总局等单位建立的矛盾纠纷化解协调联动机制)合作单位等建好用好多元解纷案例库,完善案例选送管理和推送使用机制,鼓励综治中心选送典型、优秀案例,促推入驻综治中心职能部门、调解组织用好案例。要在推动健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最后一道防线才是诉讼的分层递进纠纷解决机制中持续、积极作为,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警、矛盾纠纷研判会商和联调联处等机制,优化综治中心化解矛盾与法院调解、“总对总”多元解纷等机制协同,畅通诉讼与非诉讼衔接,助推综治中心从“场所集聚”到“机制耦合”的迭代升级。要支持综治中心针对多发高发纠纷实施源头预防、综合治理,推动有关单位落实法定职责、综治责任,助推综治中心从“解纷治标”到“预防治理”的效能跃升。

加强行政争议预防和实质化解。行政争议一头连着行政机关,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做实源头预防和实质化解,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心,尤需加强执法司法协作,合力落实“抓前端、治未病”。要针对行政争议多发高发领域存在的普遍性、深层次问题,主动向党委报告,用好“3+N”工作机制(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3”个单位,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等“N”个协同参与单位,建立的行政争议预防化解工作机制),推动行政争议由个案协调、事后化解向前端治理、源头预防转变,增强人民群众对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获得感。要强化协同履职,统一执法司法标准,把行政复议、司法裁判标准传导至行政执法环节,促进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要依法妥善审理行政复议类案件,监督支持复议机关履行复议职责,注重复议和诉讼衔接,研析、反馈类案反映的问题,助力提升复议实质化解行政争议质效。

统筹做好立案诉服和涉诉信访工作。意见对加强诉讼服务工作、加强涉诉信访化解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人民法院要坚持立案登记制不动摇,一体推进依法立案、诉讼服务和信访工作法治化,把为民服务做深做实。要坚持应立必立、能调尽调,凡能调解的积极引导调解分流,当事人坚持立案的依法立案,立案后要充分阐明调解止争的优势,引导当事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解纷方式。要主动向党委汇报,积极争取支持,持续加强“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质化解。要落实意见关于“加强司法文书标准化建设”的部署,把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与综治中心建设、开展调解、庭审裁判等工作深度融合,以涉诉当事人情况和诉求、相关事实和证据情况等要素共享共用赋能定分止争,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示范文本好用、管用。要发挥各级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头雁效应”,做实包案化解涉诉信访工作,认真开展信访听证,努力把信访矛盾及时就地化解在接访一线。

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意见从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优化审判质效评价体系、完善审级监督和案例指导制度、深化执行体制改革等7个方面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各级人民法院要坚决扛起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政治责任,紧紧围绕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进一步健全公正司法体制机制。

改革重在加强统筹谋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公正司法体制机制作出宏观部署,意见作出系统部署,人民法院“六五改革纲要”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抓落实作出具体安排。最高人民法院、各高级人民法院要加强改革统筹谋划,全面对标对表党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系列部署、进度安排,深化对本地区本条线改革任务的研究分析,有一本清晰明了的“账”。各高级人民法院党组要紧密结合实际,对本地区落实改革部署作出统筹安排,既不盲目抢跑,更不消极等靠,确保依法依规、分类施策、主动作为。

改革重在持续深化落实。无论是意见的改革部署还是最高人民法院细化的改革任务,绝大多数是党中央早有部署、一直在推进,必须在落实中深化、在深化中完善发展。要加强对各项改革成效的科学评估,及时发现制度机制、工作落实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性加以完善,不断做实兴利除弊。改革落实越是任务重,越要突出重点、扭住关键,把主要精力和有限资源向服务发展最需要的领域、自身问题最突出的环节聚焦。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司法审判工作实际,规范专门人民法院设置,优化人民法庭功能定位、总体布局,构建高效协同的审判机构职能体系。司法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实践中探索规律、总结经验、改进提升,不断推动改革走深走实。

改革重在强化支撑保障。意见明确部署建设统一办案办公系统,实现全国法院在“一张网”、一个平台办案办公。这是科技赋能审判执行、审判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程。要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统一办案办公系统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助力司法审判提质增效。要积极作为,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争取支持、创新机制、优化模式,把优秀人才选好、留住、管好、用好,最大限度发挥司法人力资源潜能。

抓作风、强素质、善管理,激发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内生动力

抓好意见贯彻落实,扛起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重任,没有优良作风保障是不可能的。各级人民法院要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领导干部特别是大法官要带头改进作风,以严实作风加强管理、提升素能、压实责任,奋发有为推动新时代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抓住“关键少数”。意见要求选优配强各级人民法院领导班子,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上级人民法院党组对下级人民法院领导班子的协管工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各级人民法院党组要把班子配备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积极主动加强与党委组织部门沟通,推动在严格选拔基础上及时补缺,切实把班子选优配强。班子成员、“一把手”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种本领”“七种能力”的重要要求不断省思、提升,尤其要注重提升统筹司法办案和服务大局的能力,敢担当、善作为,在实干中持续历练、塑造。只有优化司法办案、强化审判管理,才能更好落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也才能带动自身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做优科学管理。要把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科学设置与有效实施结合起来,根据实施情况不断优化指标体系,持续做好政策解读、培训等工作,引导广大法官深刻理解把握“质量优先、兼顾效率、注重效果”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导向,自觉做深做实定分止争,让指标数据成为“自然之结果”而非“刻意之追求”。要进一步树牢“大管理”理念,把案件审理与审判监督、管理、指导结合起来,压实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责任和上级法院对下监督指导责任。要从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看待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把“评案”与“考人”结合起来,把抓党建与抓业务融为一体,着力营造干事创业、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

紧盯责任落实。工作不落实、慢落实甚至乱作为、滥作为,很重要的原因是追责问责没有落到实处。要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院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对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有追责,就要有问责。领导干部如果不坚持原则,不敢管、不愿管、不善管,怕得罪人,对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听之任之,造成严重后果,就要被问责。“关键少数”要牢记严管就是厚爱,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自身正、自身硬,带强队伍、抓好业务、推动发展。

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各级人民法院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履职,勇于担当,以严格公正司法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8 08月

2025-08-18 19:22:50

浏览10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常怀“三种敬畏”(思想纵横) 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