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大视野成就大事业》《做事当有大格局》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qzzn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荐读时任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办主任李裴好文两篇:《大视野成就大事业》《做事当有大格局》

 

第一篇:

大视野成就大事业

视野”与“事业”,音近而内涵紧连——视野有多大,事业方能走多远;视野有多宽,事业才能干多大。大视野是大事业的大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强调要有战略思维,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缺乏远见卓识、鼠目寸光、一叶障目,只看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地域利益,缺乏长远打算、战略考虑、全局思考,怎么能把事业做大?

井底之蛙之所以成为井底之蛙,就是因为固步自封、孤陋寡闻,不能跳出井口那个小圈子,满于现状而自娱自乐。虽然做井底之蛙也挺开心,每天都在努力向上攀、往外爬,但到了开阔的天空和广袤的大地,井口大的视野决定了井底之蛙将会不知所措、无为而终。一条养在鱼缸里面的鱼,无论基因再好、能力再大,由于空间所限、视野所阻,各方面发展也不可能超出鱼缸。只有打破鱼缸,跳出局限、开阔视野,大江大河才能鱼龙变幻。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有很强的事业心,也很想干一番大事业,但由于视野狭窄,缺乏大手笔和战略头脑,缺乏大逻辑和世界眼光,缺乏大格局和全局意识,只能小打小闹,没有大的发展前途。鼠目寸光必然行而不远,目光短浅必会固步自封,吹毛数睫必将因小失大。正如著名商人胡雪岩所说:你有一县的眼光,就会有一县的生意;你有一省的眼光,就会有一省的生意;你若有天下的眼光,就会有天下的生意。

“成大事者,必有大视野”

古往今来,凡是成就大事者,都有大抱负、大追求、大视野。远至秦末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近至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外至拿破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就是因为他们志向宏伟、视野广阔。我们干工作、搞研究,就应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把视野放开阔一些,把心胸放宽广一点,把握大逻辑、发散大思维、着眼大格局,以开阔的大视野,成就宏伟的大事业。

大视野成就大事业,须博闻好学长知识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想干一番事业,离不开渊博知识的日积月累和文化底蕴的深厚积淀。从儒家孔子到孟子、道家老子到庄子、法家商鞅到韩非子、兵家孙武到孙膑等,诸子百家无不是厚积博学之人。因此,要以“高高山顶站,深深海底行”的精神“补氧”“充电”,厚积渊博学识,完善知识结构,努力成为通古今、晓中外、知天文、识地理、明律法、达事理、辨经纬、精技艺的多面手。如从《易经》元、亨、利、贞四字中把握天地变化的大规律,进而深入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规律。开阔视野,不仅要“读万卷书”,做饱学之士,还要“行万里路”,做博闻之人。

大视野成就大事业,须博采众长增见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个人智慧是有限的,视野的开阔,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仅仅依靠个人努力就能成功,这就需要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要不囿于一己之见,集众思、广众益、采众长,善于向那些智慧超过自己的人虚心请教,以人为师,用别人的智慧不断丰富完善自己。见多才能识广,要多走走、多看看、多瞧瞧,在大千世界中感知“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精妙,以触角的延伸扩宽视野、增长见识。

大视野成就大事业,须慎思笃行辨常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积极思考是一种催人奋进、昂扬向上的力量,既可以打开成功的思路,也能打通成功的通道,开启成功的大门。因此,要想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首先要问“为什么”,时刻践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着精神,追根溯源,把问题想明白、弄清楚,明辨是非曲直。善于研究和思考深层次问题,克服思维上的滞后,避免在常识问题上“栽跟斗”,做“事后诸葛”。

大视野成就大事业,须登高望远壮胆识

“登泰山而小天下”,谋大事须把握大势,谋一域须放眼全局。只有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对大事铁画银钩,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要练就“知势”之能、“识势”之明,善于运用全局的视角、战略的眼光观察和处理问题,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谋划和推进工作。要培育“想为”的壮志豪情,“敢为”的气魄胆识,不当“应声虫”、不做“和事佬”,面对问题敢于亮剑,时刻保持奋发有为的冲劲、拼劲和韧劲,以“舍我其谁”的胆气、“不忘初心”的胆识干事创业。(来源:《贵州日报》2016年08月19日16版)

 

第二篇:

做事当有大格局

 

“井底之蛙”,文献溯源应是《庄子·秋水》,现在的通识寓意是: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普遍的看法,井底之蛙之所以成为井底之蛙,是因为只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跳不出井口小圈子。这与养在鱼缸里的鱼为什么不能鱼龙变幻的道理相通,囿于鱼缸小空间,鱼也是无可奈何,这是“鱼缸理论”的大要。于是,只有跳出井口、打破鱼缸,才能撑大格局、增长见识、成就事业。这成为时代的共识。

古人讲,“为一身谋则愚,为天下谋则智”。只有胸怀大格局,才能拥有大智慧。智是谋之本,有智才有谋。“主宰世界的有三个要素,那就是智慧、光辉和力量”(歌德)。有智才能开路!智是为人处世之道、辨人决事之能;慧是明白道理,按理出牌。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一个当代有志的人,应胸怀大格局、强化大思维、拓展大视野,孤芳不自赏、万花满园春,在撑大格局中增长智慧,成长为有智的人。

走向大格局,生长大智慧,有“三个关注点”是需要用心的。一是“上止正”。“上”是一种人生态度,饱满的精气神,要上进,奋发进取、积极向上;“止”是一种良好认知,正确的把握,要知止,分寸有度、适可而宜;“正”是一种价值要求,充盈真善美,要守正,心有正气、胸有信念。开放地深入地体会“上止正”,必定受益无穷。二是“元亨利贞”。这是对事物发展过程的描述,相当于写一篇文章、做一件事情的开始、过程到结束再行开始进入另一个阶段的开始,而其中全过程包含的需要把握的动作分寸、价值判断,前后衔接,实乃精妙无比。“元”即开始阶段,心要善,行要端;“亨”即发展阶段,讲诚信、守规矩;“利”即收获阶段,享成果、摆成就;“贞”即总结阶段,谈经验、讲启示。三是“知行合一”。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也是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讲究学思践悟、学用结合,把“知”和“行”统一起来,“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强调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将理论付诸实践、“良知”化为“良能”、“心动”转为“行动”。

“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格局和智慧,是成就事业造就有用之才的基石。格局决定结局,智慧决定成败。做事当有大格局,做人当有大智慧。大格局是一种智慧,大智慧是一种格局,大智若愚;大格局是一种境界,大智慧是一种担当,大勇若怯;大格局是一种品性,大智慧是一种良策,大巧若拙;大格局是一种姿态,大智慧是一种追求,大象无形。

重温《庄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慨叹于文字运用的具体生动,描写叙述的精准飘逸。在想象力的强力支撑下,例举“井蛙”“夏虫”“曲士”,从空间(虚)、时间(时)、意识(教)三个维度点描勾勒,举重若轻,切中肯綮,将微妙难言的哲理跃然纸上,凸显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的鲜明特色,极富东方智慧的韵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源:《当代贵州》2019年第25期)

24 04月

2024-04-24 22:35:41

浏览22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新时代党办人应大力弘扬扛旗争先精神 ——湖北省黄梅县委书记马艳舟在县委办公室、县委政研室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的党课 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