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易炼红:感恩奋进推动赣南苏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来源:宦海人生

感恩奋进推动赣南苏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

实施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2年6月28日)

 

2012年6月2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关怀、亲自推动下,国务院出台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启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崭新篇章。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江西视察指导,一次参加全国人大江西代表团审议,多次就江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快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实际行动回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厚爱,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十年间,赣南苏区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的重要要求,推动赣南苏区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彻底摆脱区域性整体贫困,如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赣南苏区2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3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曾经困扰赣南人民的住房难、喝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2021年,赣州、吉安、抚州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达到了2011年的2倍以上。老区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正意气风发行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

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老区人民感恩奋进,赣南苏区就能取得振兴发展的显著成就。

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有关对口城市的鼎力支持下,我们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十年间,赣南苏区综合实力实现了赶超跨越。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聚焦主导产业,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的重要要求,加快做优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个“国字号”平台相继落地,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挂牌运行,填补了江西无国家级大院大所的空白,中国稀土集团总部落户赣州,结束了江西没有央企总部的历史。深入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现代家居、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迅速发展。赣南苏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54个苏区县GDP全部翻番,赣州跃升全国百强城市,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强劲态势。

十年间,赣南苏区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的重要要求,从根本上改善苏区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旧貌换新颜。赣南苏区全面迈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十年增长一倍,交通、水利、能源保障等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赣州、吉安、抚州均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赣南苏区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深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赣南苏区乡村处处是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生动景象。

十年间,赣南苏区改革开放步入了崭新阶段。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向改革开放要动力”的重要要求,推动赣南苏区对接国家战略、对标经济特区,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一批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湾区、长三角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成为赣南苏区响亮标识。深入推进内陆双向开放合作,4个经开区和6个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2个综保区和1个保税物流园区成功落地,赣州国际陆港班列覆盖中亚五国及欧洲20多个国家,赣南苏区正加速成为开放前沿、创业福地。

十年间,赣南苏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重要要求,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筑牢。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赣南苏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8%以上,国考断面水质全部优良,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领先。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拓宽“两山”转换通道,创造了崩岗治理“赣州模式”,形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9项地方标准。赣南苏区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态优势更加凸显,成为生动展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窗口。

十年间,赣南苏区党心民心获得了空前凝聚。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要求,大力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高质量高标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创作了《八子参军》《三湾改编》等一批红色文艺精品,新建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名村。大力传承苏区干部好作风,构建起一张务实高效的群众工作网,架起了一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广大苏区群众像当年支援红军打胜仗那样,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振兴发展工作。赣南苏区人民坚定执着跟党走的信念坚如磐石,党群干群血肉联系愈加紧密,苏区红土圣地底色更加鲜亮。

实践启示我们:只有矢志不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凝聚各方强大力量,赣南苏区才能走上振兴发展的康庄大道。

十年来,赣南苏区从后发中赶超、于奋斗中前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最根本的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这些精神财富,既是过去十年振兴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做好今后振兴发展工作的重要遵循,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深入践行、发扬光大。

一是始终牢记殷殷嘱托,强化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使命担当。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予江西革命老区的特殊关怀,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西的光荣使命。我们坚持把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辱使命的历史担当,全力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圆满完成《若干意见》提出的工作目标。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是苏区人民的幸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苏区振兴的行动指南。迈步新征程,必须坚定贯彻“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带领苏区人民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职责使命,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二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正确方向。十年振兴发展,赣南苏区之所以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最重要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从十年前《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到去年《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在赣南苏区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都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为苏区振兴把脉定向、科学指引。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坚强领导 是苏区振兴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苏区排难而进、奋勇前行的制胜法宝。迈步 新征程,必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振兴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切实发挥党把方向、 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主心骨作用,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三是始终发挥制度优势,落实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帮扶机制。十年来,各方面给予赣南苏区的指导支持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成效之好,前所未有。国家级领导67人次、国家部委领导321人次深入赣南苏区考察调研,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中央组织部等6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出台200多个对口支援文件,派出五批次300多名干部挂职工作;国家发改委连续召开七次部际联席会议,研究协调重要事项111项,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大生机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高效推进是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央和国家机关对口支援是苏区振兴发展的强力支撑。迈步新征程,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坚持对口帮扶与自强自立相统一,广泛汇聚苏区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四是始终践行人民至上,厚植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群众根基。十年来,我们坚持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近七成财政支出、近八成新增财力用于民生事业,苏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敬党爱党更加坚定自觉。实践充分证明,让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是振兴发展的价值所在,干部群众同心实干是振兴发展的强大力量。迈步新征程,必须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坚持振兴为民、振兴靠民,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让振兴发展过程成为厚植群众根基的伟大实践。

五是始终传承红色基因,激发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奋进力量。在苏区振兴发展中,我们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始终注重加强思想教育,扎实推进红色基因传承,自觉从党的革命优良传统中汲取奋发图强的振兴力量。实践充分证明,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精神密码,是支撑苏区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迈步新征程,必须把红色基因融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转化为勇往直前、勇争一流的闯劲拼劲干劲,不断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革命先烈的新业绩。

未来昭示我们:只要全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赣南苏区必能续写振兴发展新的时代荣光。

十年振兴发展,赣南苏区站上了新起点,迎来了新机遇。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指导支持下,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奋力推动赣南苏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充分彰显“老区不老、风华正茂”的精神气质和奋进姿态。

一是要奋力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区,让赣南苏区经济实力更加雄厚。加快构建赣南苏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夯实赣南苏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根基。扭住科技创新“牛鼻子”,建强用好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国字号”平台, 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营造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共生的创新生态。做强先进制造业“主引擎”,推动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现代家居、汽车制造等优势产业提质延链,让更多企业跨入百亿方阵、更多产业步入千亿集群、更多园区迈入全国前列。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做优 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加快赣深数字经济走廊建设,把中国稀金谷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航母”。激发现代服务业“新动能”,深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加快赣州、吉安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和抚州科技金融创新试点,促进苏区现代服务业高 质高效、蓬勃发展。

二是要奋力打造改革开放引领区,让赣南苏区发展活力更加充沛。大力弘扬苏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勇当改革开放先锋,抢占改革开放制高点,为赣南苏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全面推进深层次改革,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在赣南苏区广泛开展改革试点,深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坚决扫除制约苏区振兴发展的堵点痛点和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形成一批全国叫得响、立得住的改革品牌。全面扩大高水平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海西经济区等发展战略,用好赣州和深圳、吉安和东莞、抚州和泉州对口合作关系,推动赣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吉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首选地、抚州建设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全面打造“第一等”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全面提升“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品牌影响力。

三是要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让赣南苏区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携手并进的新型城乡关系。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深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坚持科技兴农、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推动脐橙、蔬菜、油茶、蜜柚、蜜桔、富硒食品等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着力增强“井冈山”“赣抚农品”等品牌影响力,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业研学、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做好村庄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加快“四好农村路”、数字乡村建设,加强赣南乡村风貌保护,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功能品质提升迈进。完善提升城镇功能,加快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吉安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建设,提质升级昌抚一体化,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推动县域经济创新倍增发展。

四是要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区,让赣南苏区生态屏障更加牢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拓宽“两山”转化通道,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创建井冈山国家公园,着力建设“源头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样板。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开展低碳城市建设,着力推动赣州、吉安、抚州创建全国绿色经济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推广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成果,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大力发展“生态+”融合产业,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成为赣南苏区群众的“金山银山”。

五是要奋力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区,让赣南苏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积极探索共同富裕有效路径,推动赣南苏区在革命老区共同富裕上走前列、当标杆。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多渠道促进就业增收,全方位促进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抢抓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窗口期,加速推进瑞梅铁路、吉安机场三期扩建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让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更好服务赣南苏区群众生产生活。加强基层治理创新,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规范化、系统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加快构建联动融合、触角灵敏、系统高效的基层治理格局,打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展现赣南苏区特色、具有红色文化底蕴的现代化治理新模式。

六是要奋力打造传承红色基因样板区,让赣南苏区红土圣地更加纯粹。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着力打造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地方,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用红色基因“铸魂”,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大力创作红色文艺精品,用好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广泛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激励党员干部永葆政治本色、坚守精神家园。用红色基因“强基”,高标准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提升“红色名村”建设水平,充分发挥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基因库的教育功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用红色基因“健体”,深挖赣南苏区红色资源,引导党员干部树立良好家教家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争做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忠实传人。大力弘扬廉洁文化,着力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建设更加风清气正、更加健康向上的政治生态。

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殷切期望,承载着广大苏区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全省上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描绘好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画卷。省直各部门要强化政策措施,拿出更多资源、更多要素向苏区集聚,做到苏区有求、省直必应,苏区有忧、省直必解。

赣州、吉安、抚州等原中央苏区干部群众要发挥主体作用,做好“自强”文章、彰显“硬核”力量,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在苦干实干中不断开拓苏区振兴发展新境界。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对口合作城市的沟通对接,认真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共同推动赣南苏区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小编说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爱好读书者学习交流,请勿作它用。旧文编发,与作者身份、写作时间、职权地位无关,无任何政治目的。请读者慎重点评,净化网络环境。


28 12月

2024-12-28 15:07:35

浏览119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致全省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慰问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岳阳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在政协岳阳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