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服务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5-08-15 作者:高刚
金杯银杯不如企业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企业的夸奖。日前,安徽省科技型外向型企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推进会现场变考场,800名企业负责人集中对30多个省直部门进行满意度测评。企业从被评者变身为评价者,薄薄的测评表,成为丈量政府作风形象的厚重标尺。
企业家的口碑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政府出文件、做决策、优服务,如果只想着上级领导注不注意,不管企业满不满意,就可能脱离企业实际,浪费大量资源,损害政府公信力。然而,现实中有的地方和部门仍然习惯以自我评分替代企业检验,内部考评看材料厚度、上级打分看汇报亮点、宣传总结看“盆景案例”。这种自弹自唱的评价模式,本质上是服务逻辑的错位,把“做了”等同于“做好了”,把“过程热闹”等同于“成效显著”。
优良服务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哪里政治生态好,哪里干部作风过硬,企业就往哪里走,人才、资金就往哪里流,哪里的发展就生机勃勃。揆诸当下,少数干部在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上还有偏差,有的秉持“避责心态”,信奉“宁可不干事,也不能出事”,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有的“亲清不分”,不仅不把服务企业视为职责和本分,还利用手中权力设置关卡与障碍。凡此种种,不仅伤企业的利、寒企业的心,更坏了自己的形象、砸了地方的招牌。
企业是营商环境最权威的“阅卷人”,也是作风建设最直白的“晴雨表”。哪家单位事难办,哪项审批拖进度,哪条政策落地慢,哪些纾困不到位,企业感知最直接、体验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以“开门”的姿态,让政府“迎考”、企业“打分”,才能照出政务服务的真实温度与深层堵点,倒逼政府部门真听意见、真改问题、真转作风。
作风之变不是一日之功,亦不在一时一事。一次测评只是良好开端,推动企业认可成为常态标尺,还要在构建长效机制上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拓展评价的广度与深度,推动现场评向日常评、线上评、专项评延伸,建立健全常态化评价反馈机制,推动形成“问题发现—精准交办—限时解决—效果反馈—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评价的生命力在于“真用”。要强化评价结果的刚性运用,将企业满意度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对满意度长期偏低或问题集中的地区和部门,实施重点督导、挂牌整改,牢固树立“干得好不好,企业说了算”的鲜明导向。评价不是终点,而是优化服务的起点。要推动评价与服务精准对接,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加强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畅通企业评价意见直通决策渠道,定期梳理分析高频痛点、堵点、难点,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策制定、流程再造、服务优化的依据,推动服务模式从“解决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真正让企业的“吐槽点”成为政府改进工作的着力点。
2025-08-15 18:03:56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