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
来源:《求是》2025/09
中国经济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
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演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升温,个别国家关税霸凌甚嚣尘上,世界经贸秩序遭遇重大挑战,国内经济运行中周期性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有效需求增长动力仍显不足。面对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聚力攻坚、砥砺奋进,有力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着力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延续了上年四季度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彰显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展望下阶段,虽然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甚至可能面临风高浪急的考验,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有基础有条件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有能力有办法向新向上而行,长期向好发展的大势不会改变。
一、怎么看一季度国民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实现了增长5.4%的好成绩。宏观经济“稳”的基本盘得到巩固的同时,“进”的新空间持续拓展,高质量发展呈现向新向好态势。
经济运行稳中有升。在宏观政策发力显效等带动下,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好于预期。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31.9万亿元,同比增长5.4%,分别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加快0.4和0.1个百分点,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有望继续保持领先。从生产需求看,有力的政策支撑、茁壮成长的新动能推动了产需增长提速。全部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分别增长6.3%、5.3%、4.6%、4.2%,均快于上年全年。从就业看,经济增量扩大、产业结构升级、就业政策强化,保障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3%。从物价看,虽然食品、能源价格下行等导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但更能反映供需关系的核心CPI上涨0.3%,保持温和上涨。从国际收支看,外贸韧性持续彰显,企业抢时机快出货,带动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增长6.9%;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并不断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发展开拓新天地、注入新动能。高技术产业较快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比上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光纤制造、航空航天相关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增长均超20%。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数智化发展水平提高。一季度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7.2%,截至3月末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3.5%。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持续深化,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一季度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截至3月末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439.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数达2.18亿户。
2025年4月13日至1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举行。本届消博会以“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共有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1767家企业、4209个消费品牌参展,规模创历届新高。图为2025年4月18日,观众在第五届消博会全球特色消费展区参观。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摄
转型升级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稳步实施,发展方式转变深入推进,经济向“新”向“绿”特征更加明显。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升级。一季度,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3.7%、15.7%,同比均有提高;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占全部投资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为高新产业发展注入更多力量。能源发展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清洁电力投资继续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0.3%。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重点产业节能降碳改造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继续下降,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绿色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9.2%、45.4%、45.6%。
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国积极主动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不会改变。我国坚定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稳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一季度,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51.1%,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输货物同比增长68.2%。我国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让全世界获得越来越多技术更高、质量更好的中国产品。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8.7%,占出口总额比重约60%,其中集成电路、家用电器分别增长12.0%、9.9%,自主品牌产品出口规模增长10.2%,占比提升至22.8%。过境免签政策扩围优化,带动“中国游”持续火爆全球,截至3月31日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921.5万人次,同比增长40.2%,其中免签入境占比超七成。
民生保障继续加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初衷不会改变。我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推动发展更有温度、更有质感。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缩小。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27,同比缩小0.03。社会兜底保障不断加强。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5%,在各类保民生政策作用下,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活补贴、现金政策性惠农补贴三项合计增长10.4%。民生领域投资继续增加。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农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6.0%、16.7%、9.8%,均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托育服务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配套支持措施,也是民生保障事业的重要内容。图为2025年2月20日,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一托幼园,老师陪伴孩子做游戏。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二、怎么看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在国际环境变乱交织之中,单边主义浊浪频起之际,我国一季度5.4%的经济增长格外亮眼,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彰显了经济的强大韧性活力。取得这样超预期的好成绩,既显示了宏观政策发力显效的重要作用,也展示出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更是各方面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
一是得益于宏观政策效能持续显现。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对稳定经济发挥了关键作用。今年以来,存量政策和加力扩围的增量政策共同发力,为经济良好开局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合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家电等相关产品生产快速增长。受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拉动,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9.0%,对整体投资增长贡献率为64.6%,有力带动运输机械等更新类产品生产。专项债发行提速,投资到位资金改善、项目推进加快,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比上年全年加快1.4个百分点。
二是得益于各方面团结奋进积极作为。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今年以来,面对困难挑战增多的复杂局面,全国上下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共同夯实经济稳定运行之基。各地抢抓开局,加力落实各项政策举措,抓紧抓早推动重点任务,有效带动了生产需求回升。一季度,31个地区中分别有25、26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年全年改善。各行各业广大劳动者拼搏奋斗、锐意进取,特别是一些民营外贸企业超前布局,抢抓时间窗口,加快生产出货,促进外贸增长,为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民营企业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7%左右,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升至56.8%。
三是得益于新质生产力茁壮成长。我国经济向新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关键变量”的作用日益凸显。今年以来,创新成效不断显现,为经济开局提供有力支撑。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约1.4个百分点。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规模化应用提速,既带动了相关产品生产需求增长,也成为推动千行百业生产力提升的新法宝。规模以上工业中,服务器产量同比增长超60%,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20%。万亿级新赛道低空经济在探索中快速发展,规模以上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近50%。
四是得益于社会信心持续提振。宏观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实现突破,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有效提振市场信心,为经济向好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股市活跃,楼市回稳,也显示了市场信心企稳改善。一季度,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降幅均比上年全年收窄,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额同比增长60%以上。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十分复杂,压力明显增加,不少人担心我国经济会承压缓行或下行。一季度的良好开局再次证明,越是受到打压围堵中国人民就越有韧劲,越是困难时刻中华民族就越发团结,这是我国能够战胜各种困难险阻的“基因密码”。
三、怎么看外部变局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大势
展望下阶段,外部环境变化带来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前进道路上还将面临不少逆流险阻。但我国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有不断增强的动力活力,有包容开放的广阔胸襟,更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显著的制度优势,这是我们冲破困难桎梏、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坚实底气所在。
我国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经济是一片大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抵御风浪筑造了坚固堡垒。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连续15年稳居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地位,超四成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全球第一,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和港口集群。完备的生产体系和基础设施,既能快速响应国际市场需求,也能有效保障国内市场供应,为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同时,我国市场空间广阔,内需发展潜力巨大,能够为经济增长创造源源不断的需求动力。我国有14亿多人口,有全世界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消费升级持续推进,将带动内需潜能快速释放。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还有庞大投资需求,将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既影响当前的经济“量”,还关系到未来产业的“质”和可持续增长的“能”。图为2025年4月2日,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的G329临淮关跨淮河特大桥主梁桥中跨合龙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人民图片史家民/摄
我国有蓬勃发展、持续壮大的经济新动能。我国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正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近年来,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有效破解“卡脖子”难题,不断打造经济新增长点。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左右,“三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18%左右,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4%。新能源汽车、无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科技感十足的新产品走向世界,AI大模型异军突起,“人工智能+”向各领域赋能增效,大数据、云计算、数据租赁等前沿产业蓬勃发展,不断打造经济增长集群新高地,新动能快速成长将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能量。
我国有不断扩大、更加多元的开放新格局。外部变局不会改变我国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小院高墙”不会改变我国扩大开放的既有战略。依托于成熟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国产品凭借过硬的实力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良好口碑,不断为外贸多元化发展拓展新空间。2018年以来,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变化,但我国货物出口额累计仍增长了50%以上,在国际出口市场份额上升到14.5%左右,稳居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024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进出口额占全部进出口额比重超过50%。在走出去的同时,我国也主动打开大门,向世界提供大市场和新机遇。2024年12月起,我国给予所有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零关税”待遇,卢旺达的蜂蜜、埃塞俄比亚的芝麻,越来越多的非洲农产品走进国门,通过贸易桥梁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红利。
我国有应变有术、相机而动的调控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的考验,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有效应对了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成功抵御了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202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及时决策、果断施策,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提振社会信心,增强市场活力,推动四季度经济明显回升。今年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持续显效,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接续发力,将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下阶段,虽然外部环境可能更加复杂,但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估计和准备,宏观政策还留有不少“后手”,丰富的政策工具箱将为应对各种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挑战提供坚强保障。
我国有总揽全局、主动变革的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有效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持续增强经济韧性和后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相关领域改革措施正逐步落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现,这些都有利于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14亿多在党领导下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昂扬奋进的中华儿女,有无数敢打敢拼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这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底气所在。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胜。我国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不断战胜挑战中勇往直前。当前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逆全球化思潮沉渣泛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面临新挑战。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潮流不可阻挡,我国坚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信念不会动摇,发展的“时与势”依然在我,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势不会因为一时之变、一域之变而发生改变。我们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加力落实各项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推动中国经济稳中有进、行稳致远。
2025-05-02 14:57:41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