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知世故”与“不世俗”(思想纵横)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遴选范文 tao8090.com

知世故不世俗(思想纵横)

于辉

《人民日报》(20250718日第09版)

 

有的人认为,吃吃饭、喝喝酒是人情世故,觉得抹不开面子。有什么抹不开面子的?是遵规守纪重要,还是人情往来重要?这个问题都想不清楚,还能干什么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直击党员干部在人情世故与纪律规矩间的认知迷雾,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知晓人情世故,在一定程度上是党员干部洞察世事、体察民心、联系群众的体现。但是,当知世故滑向真世俗情面便异化为破纪违规的铺路石。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必须以原则为盾抵御世俗,既干净又干事,为群众办成更多好事实事。

知世故,不能简单理解为庸俗的处世圆滑,其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深植于中国社会土壤的一种实践智慧。党员干部知世故,就是要精准把握群众的思维方式与利益诉求。基层干部若不解方言乡俗、不谙民情民意,政策落地便会困难重重。唯有秉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务实作风,真切理解群众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与核心关切,方能精准感知其急难愁盼。这种知世故的本质,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情感共鸣,是密切与群众血肉联系、提升服务群众实效不可或缺的工作方法。

然而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将通人情曲解为关系学,将重情义异化为徇私情,从知世故滑向真世俗。从收受高档礼品,到以电子礼品卡搞利益输送,从站台背书干预市场,到条子工程谋取私利,种种行为披着人情外衣,行的却是公权私用之实。当党性被所谓世故侵蚀,公与私的界限便会模糊不清,四风问题也会乘虚而入。

知世故的价值支撑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对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与朴素情感,需怀赤子之心去理解,揣满腔热忱来回应。俯身倾听田间叹息,将心比心化解矛盾,时常往群众中间,在熟知民情中精准施策。面对任何可能触碰纪律红线、损害公平正义的人情裹挟与围猎,则必须挺直脊梁、敢于说。深谙乡土人情却不逾越公私界限,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以铁面捍卫公心。这种温度硬度的有机平衡,正是知世故不世俗的体现。

守住不世俗的底线,关键要清醒认识公与私的界限,严格执行交往中的原则和规矩,在知与守的辩证统一中锤炼金刚不坏之身。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深刻领会人情之中有原则,交往当中有政治的内涵,时刻将遵规守纪的刚性原则置于一切所谓人情往来之上。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杂考验中练就百毒不侵的政治免疫力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铲除世俗土壤,离不开严密制度的刚性约束。必须持续扎紧权力运行监督的笼子,细化公务交往、政商相处的负面清单,为党员干部划清安全区。健全精准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坚决摒弃以人脉广”“会来事论优劣的陋习,突出实绩实效和群众口碑导向。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人情名义下的违规行为无处遁形。通过制度之力,让党员干部从人情负累中解脱出来,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人情练达不掩赤子之心,世事洞明不忘公仆本色。党员干部当在灵魂深处反复叩问是遵规守纪重要,还是人情往来重要这一命题,在纷繁世相中始终锚定党性坐标,抵御世俗侵蚀,方能将知世故的智慧转化为服务人民的力量,用清风正气与实干实绩,写就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辉煌篇章。


19 07月

2025-07-19 06:05:12

浏览28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增减之间显智慧(人民论坛) 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