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打捞网络民意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善于打捞网络民意
发布时间:2025-09-08 作者:陈萱 肖法超
深耕群众网络语境,从吐槽中找堵点、从质疑中查盲区、从转发中辨期待,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系统分析,从零散的、个体的诉求中,发现普遍性的、隐匿性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参与度高、覆盖面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群众表达诉求、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渠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党员干部要切实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主动深入网络世界中去,打捞民意、回应关切、解决难题,把网民的“金点子”变成改革发展的“金钥匙”。
当前,部分党员干部触网用网能力仍存在短板。有的“不会捞”,对网络语境“水土不服”,政策宣传满是“官腔官调”;有的“不敢捞”,面对网络舆情不知所措,把群众诉求当作“洪水猛兽”;有的“捞而不办”,把“已收到”当成终点站,让群众期待落了空。在群众声音从“田间地头”转向“屏幕两端”的当下,唯有主动学网、懂网、用网,才能在数字空间延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让“键对键”的互动始终保持“心贴心”的温度。
网上听民声、解民难,关键是学会触网的本领、掌握用网的技能。要跳出“走马观花”的浅层认知,深耕群众网络语境,理解热词、梗图、表情包背后的群众表达,真正融入群众网络话语,把政策文件、规定说明转化为群众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的网言网语。要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把定期浏览社交媒体、政务留言板、论坛等当作“线上调研”,从吐槽中找堵点、从质疑中查盲区、从转发中辨期待,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系统分析,从零散的、个体的诉求中,发现普遍性的、隐匿性的问题;从情绪化的表达中,提炼出合理化的、建设性的意见。应对舆情要善于“巧引导”,对于误解和谣言不能一味“删堵封”,而是主动亮出事实依据,用数据、案例说话,以真诚的态度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捞”到民意只是开始,解决问题才是关键。网络不仅是民意“收纳箱”,更是治理“助推器”。开通线上留言通道,不能只满足于“收到即回复”,而要健全完善网络意见建议“研判—交办—督办—反馈”机制,分门别类梳理,明确责任主体和办理时限,对每一条民意都做到“挂号督办”。推动各类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不只是简单地把纸质表格换成电子表单,而是砍掉不必要的证明、简化循环审批的流程,切实便利群众实际所需。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将问题解决情况及时挂网通知,主动向提出意见的群众“回话”,既说明办理过程,也听取后续建议反馈,确保群众的“金点子”“牢骚话”能够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心事”“真实惠”。
2025-09-08 16:42:29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