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推动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遴选范文 tao8090.com

推动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吴海英 字数: 3289

学习时报 》( 20250519日 第 01 版 )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交织,教育科技人才的国际竞争已上升为综合国力博弈的关键变量,强国建设、高校何为成为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考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科技创新策源地、文化传承主渠道,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持党建大格局统领,促进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势能,以高等教育一域之光为教育强国全局添彩

强化理论武装,以思想伟力锚定高校党建政治方向

高校党建大格局,首在胸怀国之大者的政治站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围绕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落实高校意识形态责任制、抓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等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党委要抓好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深刻阐明了坚持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原则,推动了我国高校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加大对东北高校办学支持力度,提升全民特别是年轻人受教育水平。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吉林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高校党的建设质量关乎高等教育发展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抓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重中之重就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将九个坚持教育新理念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锚定高校党建大格局政治坐标,需构建三维一体的理论育人体系:在价值维度上,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导向,将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融入办学章程;在实践维度上,建立首课”“首研”“首讲制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师入职培训、学生开学典礼、科研项目启动的必修课;在制度维度上,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基层党组织督学、师生党员践学的三级联动机制,确保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课堂、深植青年心间

建强领导班子,以制度优势夯实高校党建政治责任

教育强国大战略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来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既是党百余年教育治理经验的结晶,也是新时代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始终把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党委领导班子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构建高校党建大格局,确保高校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中。

构建高校党建大格局,需实现三个转化:一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明责赋能同步,制定党委把方向清单、校长抓落实清单,细化培养战略科学家”“建设优势专业学科群等重大事项决策流程,推动党的领导与现代高校治理深度融合。二是将政治责任转化为行动自觉。坚持压责强能并重,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建立领导干部党建责任区,实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联系顶尖人才、领衔攻关重大项目制度,推动高校党建与教育教学发展深度融合,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高校高质量发展。三是将从严要求转化为过硬作风。坚持严选严管并重,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标准选优配强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把政治过硬、品行优良、业务精通、锐意进取的干部选配到关键岗位,对标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强化日常监督和考核,奖惩分明,形成选育用管长效机制。

突出示范引领,以优良师德师风凝聚强大人格力量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师德师风是党建大格局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匡亚明、唐敖庆、于省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一路向北、扎根东北,展现出听党指挥、至诚报国、兴教育才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弘扬教育家精神,既要熔铸师道传承的千年文脉,更要彰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属性,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滋养师者初心,加大优秀教师选树表彰和宣传力度,加强对教师革命传统、国情社情等方面的政治学习、实践锻炼,用黄大年、郑德荣、李玉、孙正聿等先进典型传递师德力量,提升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引导教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构建师德建设大格局,需做到三个贯通:一是贯通历史与现实。将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红色传统与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融会贯通,赓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精神血脉。二是贯通他律与自律。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探索建立健全不良师德师风三不一体长效机制——筑牢不想的自觉、强化不能的约束、坚持不敢的震慑,制定负面行为清单,建立典型案例通报机制,实行失德行为一票否决,以制度刚性筑牢底线。三是贯通引领与浸润。选树大先生标杆强化示范效应,推动师德教育融入教学科研实践,实现经师之能与人师之德深度融合。

坚持靶向发力,以融合创新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基层党组织是党建大格局毛细血管,其活力直接影响教育强国大战略的实施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将党建深度融入教书育人、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全链条。将组织力转化为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战斗力、引育战略科学家的支撑力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培育力,以组织创新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激活基层党建末梢神经,需紧扣三个融合靶向发力:一是推动组织建设与学术创新相融合。加强重点实验室、交叉学科平台党组织建设,探索建立学术攻坚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动院士、长江学者等担任支部书记,以党建能手与科研尖兵角色统一破解两张皮难题。二是推动服务功能与发展需求相融合。构建院系党委统筹、党支部推进、党小组联动的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师生诉求接诉即办、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科研难题揭榜挂帅、就业服务动态监测等机制,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凝心聚力的主心骨。三是推动教育管理与思想引领相融合。以系统思维提升思政教育质效,推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建立理论溯源+实践印证双轮驱动模式,将人文关怀服务、积极心理引导融入思政教育体系,构建与青年人成长阶段相适、为成长赋能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助力青年学子阳光开朗、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育强国建设是一场关乎民族未来的战略远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等教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融合创新,把党的建设贯穿高校教育管理、教学实践、科研创新全过程,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奋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壮美蓝图在神州大地如期实现。

(作者系吉林省委副书记、教育工委书记)


19 05月

2025-05-19 10:40:00

浏览17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 做人当学苔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