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优配强“火车头”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选优配强“火车头”
发布时间:2025-09-19作者:刘遥
(作者系吉林省扶余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领导班子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火车头”,建设好领导班子是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关键。近年来,吉林扶余市坚持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持续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构建“结构优化、知事识人、培养历练、严管厚爱”工作体系,实现梯次配备更趋科学合理,让干部成长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推动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显著增强。
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做好干部结构“优”文章。着眼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切实加大交流力度,解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实施“阶梯计划”优秀年轻干部选育工程,系统构建优秀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常态长效机制。按照“一岗多备”原则,通过“三个纳入”(考试纳入、考察纳入、直接纳入),实施“雁归来”、“助企腾飞”、“乡村振兴专项人才”计划,常态化储备各层级、各类型优秀年轻干部。加大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调整力度。对能力与岗位匹配度不高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有效履职的实职领导采取平职交流或转任职级公务员等方式调整。规范各党委(党组)选人用人工作。根据考察考核情况,对年龄较大、事业心不强、担当作为能力差的领导干部通过转任职级干部的方式调整,并对空缺岗位及时补充年轻力量。营造良好的干部成长环境。常态化开展职级晋升工作,优先晋升在招商引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应急处突、化解风险、解决难题等重点工作中担当作为、表现突出的干部,形成职级职数使用的良性循环。
推行领导班子“三优先”,做好班子结构“专”文章。聚焦提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构建多维度治理体系。夯实专业人才储备基础。建立领导班子专业化缺口动态分析机制,依托“阶梯计划”选育体系实行精准输送,统筹实施公务员招录、事业编考聘、“三个计划”人才引进工程,分类别建立专业型人才动态补充名录库。构建多维赋能培养体系。制定专业干部素质提升五年规划,实施“双向赋能”培育行动,纵向选派优秀干部赴上级对口部门开展专项实践锻炼,横向引入行业权威师资团队实施专班特训,同步建立培训成效追踪评估制度,形成“实战+实训”的常态化培训机制。优化专业领域班子结构。建立专业干部动态评估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筛查全市科级干部专业背景匹配度,健全跨部门岗位轮换机制,重点推行“三优先”配置标准(专业匹配优先、履历适配优先、资质达标优先),对城建规划、经济金融等重点专业部门实施班子结构动态优化调整,构建专业优势突出的人岗匹配体系。
创新构建载体强培训,做好干部能力“育”文章。有序组织干部前往发达地区及先进地区进行实地体悟,同时选拔干部至重点项目和基层一线进行锻炼,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聚焦政治理论武装,高质量举办市管干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轮训,同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辅导,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创新建立精准培训机制,依托市委党校制定差异化课程体系,突破传统“大水漫灌”式教育瓶颈。聚焦智慧党建、党务能力提升等关键领域,构建起“理论辅导+实践锻炼+案例研讨”三位一体的干部能力提升体系。把一批思维活跃、勇于担当、善于攻坚的优秀年轻干部纳入培训视野,充分用好本土红色资源,让年轻干部在走“红色路线”的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织密干部管理监督网,做实领导班子“督”文章。完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强化监督结果运用。坚持做到领导干部“十必谈”,创新开展“五可谈”。聚焦“关键少数”和重要岗位,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同时,综合运用提醒、函询、诫勉等组织处理手段,加大对乡科级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明确乡镇主要领导作为主要责任人,乡镇纪委书记作为监督责任人,对所辖村书记进行谈心谈话,时刻了解基层班子动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日常监督管理,做到抓早抓小。对谈话中了解到的干部现实表现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结果作为干部教育培养、实践锻炼、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对谈话中发现工作状态不佳、思想波动较大的干部,重点予以关注和回访,引导干部专心干事。对谈话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介入整治,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作者系吉林省扶余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5-09-19 17:21:03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